首页
搜索 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快讯

每日时讯!种子行业发展分析 中国种子行业发展战略研究2023

2023-04-30 16:06:16 中研网


种子行业前景如何?粮安天下,种铸基石。种业是农业生产的起点,也是保障国家粮食安全的基石,更是现代农业发展的“生命线”。因此,种子被称为农业的“芯片”。众所周知;谁控制了石油,谁就控制了所有国家;谁控制了粮食,谁就控制了全人类。保障种业安全是一国粮食安全的基石。

种子是农业的“芯片”,2022年中央一号文件强调大力推进种源等农业关键核心技术攻关、全面实施种业振兴行动方案、推进种业领域国家重大创新平台建设等,为种业提供了持续、全面、强有力的政策支持和方向指引。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加快建设农业强国。


(相关资料图)

根据中研普华产业研究院发布的《2023-2027年中国种子行业全景调研与发展战略研究咨询报告》显示:

2023中国种子行业发展现状

中国是个农业大国,还不是一个农业强国。“十四五”时期,我国生物技术和生物产业加快发展,生物经济成为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强劲动力,但生物育种依旧是农业生产的一个巨大短板。如今我国种业在国际市场的地位,比航空发动机和芯片更弱,强化生物育种,捍卫种子安全已经成为我国当前农业生产和发展的战略性问题。

从农业种植产业链来看,种子处于产业链的最前端,包含种子的研发、培育和采摘,中游为种子产品,下游为种子的种植环节。从种业内部产业链来看,包括育种-制种-销售三大环节,其中育种是种子产业链的核心,制种为中游环节,是种子从研发到产成品的过程,销售则主要通过经销商和零售商完成。

化学肥料,简称化肥。用化学和(或)物理方法制成的含有一种或几种农作物生长需要的营养元素的肥料。它们具有以下一些共同的特点:成分单纯,养分含量高;肥效快,肥劲猛;某些肥料有酸碱反应;一般不含有机质,无改土培肥的作用。数据显示,2020年我国化肥产量达5395.8万吨,同比下降0.9%;2021年1-11月我国化肥产量达5004.9万吨,同比下降0.3%。

根据农业农村部的公开资料,作为世界第一农业大国,2021年我国农作物种子贸易额达到10.1亿美元,但是进口额高达6.8亿美元(约合人民币46亿元),出口只有3.3亿美元,贸易逆差达到3.5亿美元。我国的农业生产每年都要支付高昂的进口成本。统计数据显示,虽然水稻、小麦这两项最为重要的主粮种子我国已经完全实现自给自足,玉米种子自给率达到95%左右,蔬菜种子自给率达到87%以上,但很多蔬菜种子尤其是一些高档蔬菜品种依旧主要依赖国外进口。

2020-2025年预计全球种业市场规模复合增速为2.6%。根据Kynetec统计数据,全球种业的市场规模由2015年的435亿美元增长至2020年463亿美元,年均复合增长率为1.3%,预计2025年整体市场规模将增至527亿美元,年均复合增长率为2.6%。目前我国种业行业集中度较分散,与海外种业龙头还存在规模差距。2021年我国种业市场规模达1180亿元,体量庞大,排名全球第二。但行业集中度较低,前五大公司市占率仅11%。我国巨大的种子需求,与落后的育种格局之间的矛盾亟须改善。

目前,国家将“种子保卫战”提上行动日程,已经对我国的生物育种开始战略性布局。2021年12月24日,全国人大常委会通过了修改《种子法》的决定,全面强化了品种权的保护力度,我国正式迈进种子市场化阶段。2022年中央“1号文件”,进一步对种业进行了全面部署,包括深入实施种业振兴行动,加强种质资源保护,加快推进育种创新等。我国种子市场品类结构来看,玉米、水稻、小麦占据主要地位。2020年,玉米、水稻、小麦、马铃薯、大豆种子市值占比分别为22.9%、18.1%、13.3%、11.8%、3.5%,合计约 69.6%。2021年,我国农作物商品种子使用量达到955万吨,保持连续增长的态势,其中小麦、水稻、玉米是最主要的商品种子单一需求来源。

在2016年以前,我国种子行业整体市场规模以3%左右的年复合增长率缓慢增长。2016以后,我国主粮种子库存过剩,国家提出了以“调面积、减价格和减库存”为主的供给侧改革,种子行业市场开始承压。2019年中国种业整体市场规模迎来拐点,结束2017、2018年的下滑,同比略微增长,达到1356亿元。2020年,我国种子行业在玉米种子需求扩大的带动下,市场规模保持缓慢增长,中商产业研究院预计2022年中国种子市场规模将达1395亿元。

多年来,公众因为信息不对称、认知有偏差等原因,对作为新生事物的转基因存有争议与疑虑,这都是正常的。农业生产通过不断改良农作物性状,使其达到更好地服务于人类的目的。转基因技术也不例外,是现代农业生产发展的必然选择。

2022 年 6 月 8 日国家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发布关于印发国家级转基因大豆玉米品种审定标准的通知,《国家级转基因大豆品种审定标准(试行)》和《国家级转基因玉米品种审定标准(试行)》将从于印发之日起实施,这意味着我国转基因大豆及玉米品种的审定工作将正式开始,种业或将迎来新的发展阶段。

全球种子规模接近500亿美元,60%左右需求集中在中美两国。近年来,全球种子销售额呈现不断增长态势,2019年全球种子市场销售额达到450亿美元。全球商品化种子市场呈现出明显的区域性,70%以上的商品种子市场集中在20个国家,其中美国市场规模位列第一,约占全球三分之一;其次是中国,约占全球份额四分之一。法国、巴西、加拿大、印度、日本、德国等位列其后。

种子行业市场前景分析

中国作为全球最大的农业生产国,也是最大的种子需求国之一。随着粮食市场化改革的深入推进,我国政策先后引导玉米及水稻等调减非优势产区面积,2016年至2020年,我国玉米、水稻等价格大幅下降并长期低位徘徊,农户生产收益不佳主动弃种,种子需求量有所下降。数据显示,2016年至2020年,国内种子市场规模从1229.61亿元下降至1199.89亿元,种子市场规模趋于饱和,行业增速显著放缓。研究院预测,我国种子市场规模在2022年达到1170.56亿元。

未来玉米仍将是我国第一大作物,也是保持粮食安全、饲料安全的主要作物,我国年需求玉米量在2.2亿吨以上,这就需要我国玉米种植面积保持在5.3亿亩以上。将来生产和市场最为需求的依然是多抗广适、中早熟、高产稳产型品种,适合全程机械化的玉米品种和粮饲通用型玉米品种,发展前景广阔。玉米品种发展应该在保持高产的前提下,注重特色种质资源的引进和原始创新,提高育成玉米品种的产量和品质,以及耐热性、耐旱性、抗病性、抗倒耐密性、籽粒灌浆和脱水速率,降低推广风险。节本增效、高产优质,依然是玉米产业发展的主题。

近年来,我国种业企业发展较快,已经拥有两家全球前10强的农作物种业企业,但是多数企业存在规模小、竞争力不强等问题。从种企数量看,我国持证种企约6400家,其中约82%为销售企业,同质化严重、行业集中度低;从产业结构来看,我国种业产业链研发、生产、推广和销售实施主体不同,条块分割的格局难以促进产业链良性循环;从育种水平看,水稻、小麦两大口粮及一些特有品种在育种技术上有优势,但商业育种能力弱,缺少核心品种。现代种业是科技密集型、资本密集型产业,联结科技和资本、打通研发和市场,最佳的组织形式就是企业。做大做强种业,必须做优做强一批具备集成创新能力、适应市场需求的种业龙头企业。

本报告由中研普华咨询公司领衔撰写,在大量周密的市场调研基础上,主要依据了国家统计局、国家农业农村部、国家发改委、国家海关总署、国家粮食和物资储备局、中国农业科学院、全国农技推广中心、中国种子贸易协会、中国种子协会、中国粮食行业协会、中国行业研究网、全国及海外多种相关报刊杂志以及专业研究机构公布和提供的大量资料。

对中国种子及各子行业的发展状况、种子进出口状况、市场供需形势、发展趋势、新品种与技术等进行了分析,并重点分析了中国种子行业发展状况和特点,以及中国种子行业将面临的挑战、企业的发展策略等。报告还对全球的种子行业发展态势作了详细分析,并对种子行业进行了趋向研判。

了解更多行业数据详情,可以点击查阅中研普华产业研究院的《2023-2027年中国种子行业全景调研与发展战略研究咨询报告》。